華為鯤鵬、升騰處理器首次成功用于電力行業
日期:2019-09-06 瀏覽次數: 7081
“我們知道如果這條路不走,遲早有一天在珠穆朗瑪峰的山頂會被別人踢下去。”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華為正在下大力氣從零到一搭建“鯤鵬”生態系統。
9月2號,深圳市政府與華為公司簽署“鯤鵬產業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提出,要通過“開展應用示范”加快推動鯤鵬產業發展。構建生態難度不小,目前市面上成熟的
Intel、AMD芯片生態都經歷了十余年以上時間的培育和積累,華為公司也是第一次面對,但不得不做。
 作為落實這一協議的最新具體舉措,3號華為公司與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舉辦數字電網創新技術與應用峰會暨信息通訊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成果發布會,宣布率先在深圳電力行業部署鯤鵬國產CPU生態體系,并展示了雙方在電力行業乃至全球首次應用的多項技術成果,助力鯤鵬行業生態發展。
信息數據中心核心軟硬件成功應用國產處理器,推動核心設備自主可控;智能巡檢系統全面覆蓋深圳輸電線路,巡線效率提升80倍……
 主要亮點:
深圳供電局首次在電力行業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和自研應用遷移平臺,信息數據中心成功試點國產軟硬件,推動核心設備自主可控。
在電力行業首次應用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實現輸變電音視頻、圖像,溫濕度和風偏等不同傳感器數據融合接入,提升了數據采集的效率。
在全球首次應用華為AI?騰處理器,通過搭載深圳供電局自研算法,結合華為物聯網端側技術,打造電力行業首個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基于該架構的智能巡檢系統全面覆蓋深圳輸電線路,人工巡線需20天完成的工作量,在2小時內即可完成。
實現全球首例電網實時控制+采集領域5G試點,推廣后可大幅降低配網故障恢復時間,實現戶外高清視頻巡檢。
 強強聯手推行創新 為生態合作提供示范效應
深圳電網是國內供電負荷密度最大的超大型城市電網,如何在數字化浪潮中,高效滿足城市高電能質量、高負荷密度、高可靠供電的需求,是發展面臨的“新課題”。電力領域是華為最早投入的行業領域。近年來,通過技術研發和孵化,創新成果已經逐步運用到廣闊的電力領域中。去年10月,華為與深圳供電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聚焦能源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構建聯合創新對接機制,為能源生態合作提供示范效應。
深圳供電局在電網建設、運維、管理方面儲備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和技術經驗,而華為則擁有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雙方組建開發團隊,在深圳供電局雙創基地搭建科研平臺,結合電網不同的業務場景和數字化轉型痛點、難點,完成技術方案設計、開發、驗證與轉化應用,以創新成果支撐城市“三高”用電需求;與此同時運用新技術改造升級傳統電網,將來還可以深圳為樣板進行推廣。
 首次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 推動核心設備自主可控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電力關乎國計民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核心設備自主可控,對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圳供電局信息中心主任呂志寧告訴筆者,“此前,信息數據中心用的處理器都是國外品牌,知識產權和生產均不在中國,只有這些核心設備用上國產技術,才能實現自主可控”。為打破這一現狀,他們首次在電力行業應用華為鯤鵬處理器生態體系,在信息數據中心成功試點核心軟硬件國產化。
“我們研究華為的鯤鵬架構,看看能不能運行我們的核心系統,華為也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持。”呂志寧說,為了保障國產化方案落地,供電部門詳細制定測試方案和評估模型,結合電力南網云、大數據和物聯網場景開展了大量的可靠性測試,并與華為研發人員共同攻克兼容性問題。
“華為自主研發的鯤鵬處理器運行非常穩定,技術和性能已基本達到我們的要求,為我們核心軟硬件國產化提供了信心。”試點成功后,保障深圳供電局核心業務系統在該平臺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目前,目前電力行業首個業務遷移驗證平臺研究驗證工作有序進行,完成后將有力推動國產化的正式落地。
 智能巡檢匯集多項技術 輸電巡線效率提升80倍
除了核心器件替代,信息化技術的推進也改變了輸電線路傳統的作業方式。以往,電路巡視人員要跋山涉水,靠肉眼識別線路缺陷,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面臨人身安全風險。線路下有施工,或者風箏吹到線路上,都可能影響輸電線路穩定運行,但巡視人員不可能一天24小時守在現場。
如何乘著數字化的東風,讓巡線工作更快、更安全?深圳供電部門又將目光瞄向最新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新一代輸電智能巡檢系統。5G技術具備速度快、大帶寬、低延時等特性,可應用于視頻巡檢及監控業務,實現作業現場超高清視頻的回傳和實時視頻巡檢。
 如今,監測裝置已全面覆蓋深圳輸電線路,能夠實時分析線路缺陷和異常,及時向后臺的輸電人員反饋、告警,輸電人員不再需要到現場核查、拍照,并在大量的原始圖片或視頻中一一篩查。過去人工巡線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該系統只需要2小時,巡檢效率提高了80倍。同時,還能及時發現傳統人工地面巡視不易發現的隱患點,數據采集量相比過去提升了30倍。
 其實,這項巡檢系統智慧升級的背后,也有華為芯片的身影。全球首次應用華為AI騰處理器,并通過搭載供電部門自研算法,實現輸電線路前端的智能識別。準確率可達90%。深圳供電局負責人透露,今后還將與華為一道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架構的進一步運用,以此來識別安全帽、著裝、帶電區域越界和變電站無人機入侵,解決現場安全監督難的痛點。特別是在作業人員誤入帶電操作區域時,發出實時報警,大幅降低人身傷亡事件的發生。
“鯤鵬”芯片及其生態系統在電力領域的應用,只是華為向我們展示的“冰山一角”。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強練內功、筑牢基礎、才能贏得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體會。深圳市政府與華為簽約共建全國鯤鵬產業示范區的《合作協議》提出,要共同將深圳建設成為產業生態完善、核心技術領先、應用場景豐富、產業競爭力強的全國鯤鵬產業示范區。目前,鯤鵬芯片族已實現在大數據、分布式存儲、云服務等場景的規模商用;華為公司還在全國各地開展鯤鵬生態體系規劃布局,目前已與北京、成都、廈門、重慶等城市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建設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相信不久的將來,在關鍵核心行業加快實施國產替代,必將極大促進深圳市先進制造業和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吸引大批生態合作伙伴入駐合作開發鯤鵬系列生態產品,必定會讓國產芯片生態系統在更多行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未來我們會提供30億元人民幣扶植鯤鵬生態,除了電力系統之外,在交通、政務、新的科技算力方面都會提供應用和服務”。華為中國廣東企業業務總經理陳斌說。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深圳衛視深視新聞”(ID:szmg88310616)。
|